洪武十五年。
进入八月的北京城,此时已经有些凉意了。
“哎·····”
而外面的凉意,完全没有起到麻痹朱棣心中焦虑的作用。
“天幕,你个狗粮养的!”
一个月前,天幕降临将他未来的丰功伟绩爆出。
同时也将他造他侄子朱允炆的反,也说了出来。
他立刻被曹震扣押了。
也不能说扣押,而是以战事结束,战场危险为由,用一座大房子,以及好酒好肉的伺候着他、保护他。
同时立即派人进京,带回来的命令是洪武帝命他回京。
这期间追击议会军的事,也被迫停止了下来。
此事,让朱棣满心忧虑。
遭受这次血与火的考验,那群人的信仰将变得更加坚定!
如此给他们发育时间,他们的未来将会多么可怕?
不可想象!
“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闰五月,明太祖朱元璋驾崩,朱允炆即位,大赦天下,以次年(1399年)为建文元年。”
“建文元年(1399年),燕王朱棣借口“清君侧”起兵,发动“靖难之役”。”
“建文四年(1402年)六月,京师被攻陷,朱允炆从此下落不明,一说在宫中自焚而死。一说从地道出逃,改换僧装,在各地流浪。”
每每想到天幕这三句原话,朱棣就气得牙疼。
他为什么造反?不说!
为什么能够四年成功击溃百万大军?也不说!
短短三句话,就将谋反的过程一笔带过。
反而对于他的成就开始狂吹,他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成就,一一列举,数据详实。
这一顶顶的高帽戴下来,他都不敢想象他那太子大哥,当时的脸色有多么难看!
那一刻,他严重怀疑天幕就是为了离间他父子,离间他们的兄弟情义,才如此特意加刊的。
搞得他就是蓄意谋反一般。
他知道,他不是这种人啊!
但是,别人不会这样想的。
毕竟,人心隔肚皮吗!
生死攸关,没有多少人敢如此轻信,别人的一面之词!
“哦,这不是咱大明的那个封狼居胥,五征漠北的明成祖吗?”
朱元璋皮笑肉不笑地望着朱棣。
见到如此的朱元璋,朱棣心一慌,腿肚子打颤,膝盖都软了,一下子就跪下了。
“父皇,儿臣冤枉啊,这是天幕在造我的谣,污蔑儿臣的!”
这只是一件悬而未决的事,上次又只是一个猜测。
这又要敲打他了。
这样让他感觉特委屈!
况且,那个“清君侧”,能够被喊出来,其中必然有蹊跷的!
毕竟,口号喊出来,是用来团结他人的,绝对不会无的放矢的!
难道你们都意识不到这里面的问题吗?
朱允炆必然是逼反我的!
这样接二连三的对他敲打,本来畏惧老朱的朱棣,此时不由生出一些怨恨。
“父皇,儿臣以为四弟能力甚强,去守边疆,实在是屈才了,不如就将他留在北京吧!”
朱标进言道。
“是吗?”
朱元璋转过头来看着朱标,那凌厉的目光直接让朱标身体一颤。
心思敏锐的朱标,顿时知道自己有些急躁了,额头不由渗出了毛毛汗。
“朱棣,你以为如何?”
见到朱标窘迫了,朱元璋这才转过头来,望向朱棣。
听见了朱标落井下石,朱棣心就冷了半截。
那个保护弟弟的哥哥形象,在他心里被摧毁了。
虽能理解,但不能接受!
“儿臣,听从父皇旨意!”
闻听父皇没有在嬉笑自己,朱棣心里好受了一些。
“哦——”
声音拉得老长,一下子让听见的两人,心里不由咯噔一下。
“那朱棣你就留在北京吧,你妻儿还在北京,两地分居的确不太好。”
“长时间不见,再亲密的也会淡了、忘了,甚至可能记恨上了。”
最后,老朱语气有了些许落寞。
“儿臣,铭记!”
这句话让朱标不由心头一颤,自己终究是急躁了。